在鹤壁市浚县黎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单忠令蹲在温室大棚里,聚精会神地为西红柿秧打杈。在他周围,嫩绿的西红柿长势喜人。
“你看,如果不及时把多余的枝叶掐断,侧枝一旦消耗营养过多,就会影响西红柿的长势。”单忠令告诉记者。
在乡亲们眼里,今年45岁的单忠令是个半路出家的“新农民”。他高中时开始习武,先后在商丘、浚县等地做过武术教练,1998年创办武校后,生源十分稳定,年收入少说也有20万元。
日子虽然过得不错,可单忠令始终惦记着家乡寨里村的发展。“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产量逐年提高,但乡亲们的收入水平却没啥变化,你说我能不急吗?”2012年,单忠令弃武从农,怀揣着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梦想,返乡流转土地搞起了农业。
单忠令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分析当地土壤、水源等生产条件和市场销售形势,并组织社员到山东学习先进经验,最终决定种植西红柿、冬瓜等无公害蔬菜,通过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放大规模化种植效益。
对单忠令来说,人到中年才选择改行,显然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为了全面掌握蔬菜种植技术和无公害操作技术,他从零开始埋头苦学,相继取得了高级农艺师等一系列从业资格;为了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他多方筹措资金,新打机井、铺设地埋管道、架设输变电线路。同时,他还添置了蔬菜农残检测仪等配套设施,进一步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为了从源头上管控蔬菜品质,我们严格遵循相关有机生产规程,农药、化肥、种子按要求统一采购,由专人负责。”单忠令介绍,黎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在全省各地建立起稳定的营销网络,三叶香等特色蔬菜品种还在北京、山西等地成功打开了销路,每亩收益提高6倍以上。
合作社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单忠令开始琢磨如何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致富。他多次邀请农业和人社部门的专家,到田间地头举办农技培训和创业指导培训,既给大伙儿讲授农业种植技术,也为其创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16年,经黎阳街道办事处协调,单忠令的合作社利用国家到户增收资金,与47户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分红协议。“说是入股,实际上贫困户不掏一分钱。”黎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科员马慧勇介绍,将政府每年提供的“到户增收项目补贴资金”投入合作社用于扩大蔬菜种植规模,贫困户可连续3年获得每年400元左右的分红。
经过7年多的发展,单忠令的合作社如今已成为拥有社员228户、蔬菜种植面积260亩、各式大棚200余栋,集种植、冷藏、农资及农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型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鹤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示范社、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并于2017年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
“把菜种好只是个‘小目标’。”看着眼前连片的温室大棚,单忠令透露,下一步他打算借鉴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江苏华西村农业生态科技园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经验,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努力让脚下这片黄土地变身“金土地”。
作者:郭戈 通讯员 左易和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