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化模式 | 无障碍阅读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19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11-25 17:10:06    点击:2100次    [关闭本页]

濮阳市农业农村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191号提案的

  

 

民革濮阳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我市种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面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

近年来,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我们也不断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的宣传贯彻力度一是组织市县两级种子从业人员开展了认真学习贯彻一法一办法加强农作物市场管理,服务农业生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二是通过法制宣传日进行现场普法讲解对《一法一办法》进行了宣传。三是结合农时,抓住有利时机到种子企业、经营门店发放宣传海报和相关资料进行现场宣传2019年以来,我们印制《种子法》读本1000册,张贴发放《致种子生产经营者的一封信》、《告农民朋友书》、《辨别假劣种子》等宣传资料2.8万余份,悬挂宣传条幅300多幅,张贴《种子法》宣传单1000余张,举办组织各种培训24场次、培训人员1500人次。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切实把一法一办法落到实处,引导了办证企业和种子经营单位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规范了经营秩序创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种子法》的认知程度,增强了群众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粮食高产、稳产保驾护航,为现代种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着力培育大型种业龙头企业

2018年以来,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现代种业发展规模,积极引导企业探索种业与产业相结合、种业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拉长生产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路径

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是集小麦、玉米、科研育种、试验示范、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近几年,国审省审小麦濮兴53个品种,填补了濮阳市没有半冬性国审品种的空缺。该公司以种业带动产业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稳定的小麦繁种基地31,带动小麦繁种农户8000余户,常年繁育小麦种子面积3万余亩,收购、加工、销售小麦优良种子1500万公斤繁育生产的小麦种子畅销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多地,销售的小麦种子推广种植120万亩以上,按每亩增产小麦50公斤,每公斤小麦2.2元计算,亩增收110元,共带动农户增收1.32亿元。

2017年,民兴种业公司成立了民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南乐张果屯供销合作社为依托,联合红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志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绿野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南乐县民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的服务理念,组建运营了南乐县供销合作社张果屯为农服务中心涵盖社会化综合服务6大功能,主要包括农民培训、农机服务、农资直供、植保技术服务、订单收购仓储加工与合作社互助等功能。服务中心采取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一家一户办不了、不划算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在带领农户与合作社社员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目前,张果屯为农服务中心在农业生产方面出动农机120台(套),实现农资直供6000 吨,植保技术服务面积15.45万亩,收益农户10300户,为联合社成员带来经济效益约541.6万元。

三、注重科技创新,提升种业实力

农业的基础在于种植业,种植业的延续与发展依赖于种子,种子是农作物的本源,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物质,对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农作物育种形成以市农科院为龙头,民营种业公司商业化育种发展迅速的育种现状,先后选育出30品种通过或省一是公益性育种研究实力强。市农科院设有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试验3个,2011年以来,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农作物新品种18个,作物种类包括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形成了濮麦濮花”“濮豆等品牌化育种产出。累计科技成果34其中参加完成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2项、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4。目前,我市多个自主创新品种在省内外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二是商业化育种发展迅速。在巩固公益性育种同时,我市大力发展商业化育种,加快构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引导企业加大育种科研投入,形成了以濮阳神农种业的玉米育种、河南民兴种业的小麦育种为主的商业化育种力量,企业科研能力提升迅速目前,已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濮兴5濮兴8小麦濮玉5玉米新品种9个,奠定了企业进一步提升基础。三是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初见成效。根据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5部委《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市农科院积极改革完善了种业科研人员评价考核和培养引进机制。四是育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目前,以市种子管理站为主导成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1个,省级试验点7个,年试验引进品种300多个,新品种筛选和评价体系逐步健全。

四、大力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2019年农业部出台《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后,我们积极落实上级精神和工作要求。

(一)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20205月,按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统一部署,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启动会议,成立了濮阳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调查队,在我市的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和台前县对粮食、经济、蔬菜、果树和牧草五大类开展摸底调查,进一步查清我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分布、特性等情况,厘清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丰富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种类。截止目前,我们已经收集古老、珍稀、特有的样品60多个,确保我珍稀、濒危、特有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及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品种资源不丢失、不丧失

(二)继续加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力度

20206月,为贯彻落实好《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规范畜牧业监督管理,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局均成立了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利用网络、微信进行了宣传。7月份,对国家认定的16种特种畜禽养殖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排查出全市13家特种畜禽养殖单位(户)。今后,将对特种畜禽养殖单位(户)进行规范化管理。

五、加大种业市场监管力度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疫情与农时相结合,开展了春季、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工作。全市累计出动执法车辆64(辆)次,执法人员近260人次,检查种子企业17家,个体经营门店481家。通过检查,全市种子市场秩序较好,未发生重大种子制假售假事件。

(一)探索服务与管理并重新模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疫情期间,我单位积极探索管理和服务模式,保障农民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一是打通应急运输生命线2月份,我们积极争取,通过省厅为复工复产种子企业办理应急运输通行证25张,累计使用196张次,运输203次,运载农资总量902.6吨,解决了企业的运输难题,扎实推进了防疫保通、复工复产各项工作,为春耕生产和恢复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是疫情以来,我单位充分利用微信、QQ、电话等通信工具,积极为种子生产经营者提供咨询服务,培训、督促和指导种子生产经营者开展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等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复工复产、网络订单销售,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确保农资供应不误农时。既帮助企业锁定了货源、稳定了客户,又推动了新的经销模式,同时降低了聚集带来了疫情风险。是在春耕备播关键期,及时开展农资保供情况摸底调查,掌握各县区备耕情况,引导农资企业、农资门店适时开门营业。同时,督导各县区将省站寄送的《致全省广大农民朋友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份信》发放到位,及时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农资经营者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教育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和识假辩假能力。

(二)横向联动,聚力破解监管难题

4月初,联合邯郸市、聊城市、安阳市以及山东省莘县、河南省南乐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馆陶县三省四市五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在邯郸市召开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农资打假联合执法 春雷行动会议,与会人员交流了各地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情况,对部分跨区域违法线索信息进行了互通共享。会议一致同意,下一步春雷行动中,要进一步加强区域执法协作,充分发挥区域协作机制的信息共享快、检查办案行动快、安排部署准、违法情况掌握全面的两快一准一全面的优势,要在案情互通、经验互学、信息共享上继续深化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有力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三)加大执法力度,做到监督检查不打折扣

从行政许可、备案、市场检查等方面入手,加大执法力度。一是核发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1家。二是监管、指导各县区开展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共完成备案点329家,备案单1125份。三是结合农时,在各县区完成市场自查的基础上,市局组织人员到各县区进行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检查,全市累计出动执法车辆64(辆)次,执法人员近260人次,检查种子企业17家,个体经营门店481家。通过检查,全市种子市场秩序较好,未发生重大种子制假售假事件。

 

 

2020年10月15日

 

抄送:市人大选工委(2份),市委市政府督查局(2份)。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01015日印发

(联系人:张进   电话:8152939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2026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4079715号   
地址:濮阳市京开大道中段311号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   政府网站识别码:4109000013   
农业执法投诉举报电话:0393-4418790   监督举报电话:8154616   蔬菜促销热线电话:0393-6631850   咨询服务热线:663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