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结果:A
是否同意对外公开:是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文件
濮农文〔2023〕107号 签发人:杨运教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75号建议的
答 复
孙素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宜居环境的建议》已收悉,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濮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助推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来抓,围绕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重点任务,着眼“抓落实、强重点、促协调”,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作出积极贡献。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特别是2021年11月以来,开展了“六清”“六治”集中整治行动,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机制,95%以上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47.5万户。深入开展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8%。全市共建成21个示范乡镇、69个示范村,创建全省“美丽小镇”6个,省级“四美乡村”206个,“五美庭院”11万个。2023年1月被省表彰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效显著市。
二、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911km,100%的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实现通硬化路,全市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深入实施农村供水“四化”工程,广大农村吃上了丹江水,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99%,饮水安全保障率达到100%。“气化濮阳”实现滩区外村村通,农村地区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完成乡镇5G网络全覆盖。全面改善农村办学条件,5个县全部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共建设乡镇卫生院75个、村卫生室3133个。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极大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100%。快递进村覆盖率达到88%。
三、加强示范带动引领。以优化村庄规划布局为导向,按照“多规合一”原则,根据村庄特点,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编制既有农村田园风光、农家情趣、乡村文化,又具备现代文化元素的生产生活便利舒适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依据各村自然风貌,分区域、分类别、分阶段持续推进乡村建设。把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把村庄规划与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紧密结合,展现村韵,留住乡愁。聚焦推进县域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村精神文明,乡村建设“人、财、物”等要素,梯次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培育乡村建设样板,示范引领全市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不断健全长效机制。一是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农民群众清洁村庄环境,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责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设立村庄清洁日、清洁指挥长,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制度,推动农村厕所、生活垃圾污水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管护,探索将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打包,实行一体化建设运行管护。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民适当付费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推动建立生活垃圾污水服务体系。
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不断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
2023年7月3日
抄送:市人大选工委(2份),市委市政府督查局(2份)。 |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3年7月3日印发 |
(联系人:孙绪彦 电话:0393—66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