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气温、地温逐步回升,光照比较充足,温棚蔬菜生产管理又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根据我市温棚蔬菜生产实际和气候特点,提出以下管理技术意见。
一、日光温室蔬菜
日光温室蔬菜以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丝瓜等果菜为主,目前越冬一大茬生产已进入生长中后期,早春茬逐步进入开花结果期。随着气温、地温的回升和光照时数、光照强度的增加,温室蔬菜又进入新的旺盛生长阶段。在管理上应加强温度、光照、水肥、植株等调控,及时防治病虫害,延长盛果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温度调控
不同蔬菜正常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开花和结果,易形成畸形果或落花落果。春季气温回升较快,要重视通风,调节棚内温度,白天22~28℃,夜间14~16℃。当棚内温度上升到30℃时开始放风,一般采取顶部扒缝通风,随着外界气温逐步上升而逐渐加大通风量。下午 4~5时外界气温迅速下降前,及时覆盖草苫,以确保棚内温度始终维持在适宜蔬菜生长的范围内。中午棚内气温不高或白天刮大风时一般不通风或少通风。后期温度过高,可同时放腰风和顶风。当夜间最低温度达到10℃以上时,不再覆盖草苫;夜间最低温度达到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
(二)改善光照条件
1.延长光照时间和强度。在棚内温度得到保证的条件下,不论晴天还是阴天,大棚草苫都要尽可能的早揭晚盖,以尽量延长棚内蔬菜的见光时间。同时还要注意经常清扫、清洗棚膜和在棚内悬挂反光幕,增加棚内光照强度,促进蔬菜光合作用,达到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目的。
2.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要根据植株长势及时进行整枝、绑蔓和摘除老叶、黄叶、病叶等。
(三)调节水分供应
日光温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气候环境,水分长期不足会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和结果,而湿度过大则容易产生各种病虫害。一般情况下,茄果类蔬菜的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左右,瓜类蔬菜控制在80%左右。早春由于外界气温较低,温室内通风量小,应注意浇水的方式、时间和水量大小等。
1.浇水方式。温室内采取地膜覆盖栽培的,前期浇水采用膜下暗灌或者滴灌,以有效阻止地面水分蒸发,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减少各种病害发生。后期气温提高后,可明水勤浇。
2.浇水时间。尽量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此时水温与地温接近,浇水后根系受刺激小、易适应,同时地温恢复快,且有足够的时间排除棚内湿气。而午后浇水会使地温骤变,影响根系的生理机能。傍晚和雨雪天气则更不适宜浇水。
3.浇水量。浇水量要根据天气、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而定。早春温度相对较低,蒸发量小,灌水不必太勤,以防湿度过大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待进入3月中旬后,温度迅速升高、植株生长加快,可适当加大灌水量和次数。一般在浇水后短时间内封闭大棚,提高棚内温度,待地温上升后,再及时进行通风排湿。
(四)平衡施肥
春季温度、光照条件逐步转好,植株生长发育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进入结果盛期后,植株需肥量增大,容易出现脱肥现象,导致植株早衰,在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的同时,结合植株长势适当增加追肥量,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过多施用造成浪费或浓度过高造成烧根现象。注意平衡施肥,适当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产品品质。每次每亩用氮、磷、钾复合肥20千克左右;也可用尿素20千克与300千克腐熟鸡粪(粪水)或钾宝交替施用。早春低温易造成植株根系吸收能力弱,采用土壤追施利用率低、肥效差,可结合使用0.2%~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快速有效地补给养分,达到壮秧防早衰的目的。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
进入3月份后,日光温室病虫害将普遍发生。例如,黄瓜前期以灰霉病为主,中后期以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为主,虫害以白粉虱、蚜虫为主。要及时做好田间调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控制病虫害发生蔓延。
1.病害防治。黄瓜、西葫芦、西红柿的灰霉病,可用28%灰霉克500倍,25%菌霉威烟熏剂、40%施佳乐悬浮剂600倍,50%多菌灵 600~7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喷雾防治;西红柿晚疫病可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晚疫净600倍或20%霜疫清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防治;茄果类的黄萎病、青枯病、枯萎病、溃疡病,可用77%可杀得、50%DT杀菌剂500倍液、60%DTMZ600 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瓜类霜霉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9%烯酰锰锌600—800倍、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
2.虫害防治。温室白粉虱、蚜虫,可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10%吡虫啉、1.8%虫螨克3000倍、50%抗蚜威2000 倍、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6000倍喷雾防治;斑潜蝇可用1%灭虫灵乳油4000倍或斑潜净1500倍喷雾防治。
濮阳市经济作物工作站
2013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