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2011年优质稻米生产技术意见
濮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水稻生产是我市沿黄背河洼地区实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水稻生产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稻米生产,做大做强水稻产业,提升品质,提高单产,促进农民增收,特制定2011年优质稻米生产技术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水稻生产整体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充分利用水资源,稳定水稻种植面积,调优品种结构,推广无公害、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实施样板示范带动,培育发展稻米精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稻米加工、包装水平,打造品牌树名牌,全力推进“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实现优质稻米生产新突破。
任务目标:争取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濮阳县30万亩,范县30万亩,平均亩产490公斤;实施绿色优质稻米开发,绿色稻米种植面积争取达到40万亩,范县、濮阳县各20万亩。共建立4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00公斤。
二、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
1、大力调优品种结构。根据我市近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适宜我市栽培的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有新丰2号、郑稻18、新稻18、9916、水晶3号早熟系及特优粳稻黄金晴等,要大力推广;同时示范推广新丰5号、方欣一号等表现突出的新审品种,加快品种优质高产步伐。积极引进示范黑、香、红等特色米,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2、规范旱育稀植技术。旱育秧要控制秧田播种量和秧田土壤水分,每平方米秧床播芽种100克,秧田不建立生态水层;要提早播期,在5月上旬播种结束;大力推广应用壮秧剂,培育带蘖壮秧,移栽期秧苗达到株高18-25cm,单株白根10条以上,鲜重1克以上的壮秧标准。改革本田栽插方式,扩行(9-10寸)、减本(单穴3-4苗)、缩株距(3-4寸)保墩,每亩1.8-2.2万穴,增强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合效率,奠定壮株、高产、控倒伏的生理基础。采用间歇湿润节水灌溉技术,后水不见前水,实现节本增效。
3、配方施肥。采取合理控制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硅肥及锌等微肥的平衡施肥技术模式,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公斤,总施尿素40公斤,过磷酸钙50—70公斤,硫酸钾25公斤,硫酸锌1-2公斤。有机肥、磷肥、微肥一次性底施,钾肥底追各半,氮肥尿素亩施耖口肥15公斤,插秧后12天左右追施分蘖肥15公斤,拔节后第三节开始伸长时追施孕穗肥7公斤,剑叶露尖时追施保花肥3公斤。在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各叶面喷施一次多元微肥或4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稻米品质。
4、科学节水灌溉。应用“浅水+湿润”节水灌溉技术,即在大水泡垡、小水整平、薄水插秧的基础上,返青、分蘖保持2-3cm浅水层,够苗晒田(约在栽后26-30天开始晒田,高峰苗控制在38.9-40.0万苗/亩),拔节后间歇灌水,孕穗至抽穗扬花保持3-4cm深水层,浅水勤灌,灌浆期干湿交替,以湿为主,收获前3-5天断水落干,既做到节约用水,又保证优质、高产。
5、无公害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好“三病四虫”,即恶苗病、纹枯病、穗茎瘟以及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播前用25%使百克乳油3000倍药液浸种3天,杀菌消毒,预防恶苗病等病害;水稻纹枯病可以用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病,在发病初期叶面喷施病毒康(31%吗啉唑可湿性粉剂)600-1200倍液50公斤,间隔10天重喷一次。防治稻瘟病,在水稻破口期,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毫升,或75%三环唑粉剂25-30g兑水50公斤喷雾预防。防治稻飞虱、稻蓟马,在水稻拔节期、破口期稻飞虱幼虫高峰时,每亩用25%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5%锐劲特SC45毫升,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稻螟虫,用生物农药55%特杀螟、90%杀螟2000、生物农药苏云金秆菌(Bt)、高效低毒化学农药5%锐劲特等,在水稻分蘖及孕穗期始见枯叶鞘、卵盛孵期和破口期防治。
6、适时收获:在谷壳和茎叶达90%以上为黄熟时及时收获。收割后及时架晾,采用脱粒机脱粒,避免碾压而影响外观品质,并按品种单打、单运、单贮,确保稻谷纯度和品质。
三、保障措施
1、改善水稻生产条件。水稻生产的关键因素是水,要切实加强稻区的水利设施建设,达到灌、排双配套。一是巩固、完善和扩建引黄水利设施。开挖、疏浚灌水沟渠,修复老化、坏损的桥、闸,硬化引黄灌渠,减少渗漏,节约用水,降低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二是开挖、完善排水系统,使排水沟渠畅通无阻,确保日降雨百毫米无涝灾。三是按每30亩地一眼井的要求,搞好打井配套工作,充分开发地下水资源,保证黄河枯水季节水稻生产用水。四是搞好蓄水工程建设,在引黄空隙阶段,努力扩大蓄水量,以备黄河枯水期水稻生产用水。五是建设好田间工程。30-40亩稻田作一农渠,以渠带路,5-10亩作一毛渠,防止大水漫灌,节约水资源。
2、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绿色稻米、富硒稻米、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宣传推广A级绿色稻米、富硒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区,实施订单生产,促进绿色、富硒、有机稻米标准化生产开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快机械化技术应用推广。大力研究、示范、推广机械化插秧及机械化收获技术,全面推广机械化整地技术,提高劳动效率。
4、大力开展技术宣传。优质稻米生产的重点是推广应用优质稻品种及无公害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稻米精加工及包装水平。要加大技术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的有关知识,宣传稻米加工、包装新工艺与新技术,促进优质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
5、强力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一批稻米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帮助其提高加工能力,研究创新加工工艺和包装技术,改进稻米加工品质,提高整体质量档次,打造优质大米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扶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提高水稻生产组织化程度,强力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经营。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