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第16期:濮阳市2013年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控工作意见
发布时间:2013-9-26 17:03:29 点击:2940
秋播期和冬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病虫草害的有利时机和关键环节。做好麦播期和冬前防控工作,不仅能够预防烂种死苗、控制小麦早期病虫和杂草的发生危害,而且可有效延迟和减轻小麦中后期病虫危害,对保障我市小麦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市病虫基数、发生趋势,现提出2013年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控工作意见。
一、主攻防治对象
根据病虫基数调查、发生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今年我市小麦播种期防控以病害为主、兼治虫害,重点对象为全蚀病、纹枯病、吸浆虫、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根腐病等。
1、小麦全蚀病疫情: 2013年5月下旬,全市农业部门进行了疫情普查,结果表明,全市小麦全蚀病发病面积为13.76万亩,比2012年的24.08万亩减少42.9%,发生程度明显减轻,政府补助综合防治效果明显。但是,清丰县、开发区等沙质土壤发生仍较重,仍需继续强化防控。
2、土传病虫害:近年来,全市小麦纹枯病秋苗期即有发病2013年为中度发生,发生183万亩。小麦吸浆虫中度发生,个别田块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5万亩。全市五县二区均有分布,地处偏僻的新发生区域发生危害较重。因此,应加强麦播期小麦吸浆虫等土传病虫防治,以降低虫源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3、地下害虫:据调查,我市麦播期地下害虫以蛴螬、蝼蛄、金针虫为主,总量比去年略减,但仍高于防治指标。全市共挖土336方,其中,有虫方201方,占65.7%,共有地下害虫932头,平均每方有虫2.8头,折合每亩有虫1867.6头。蛴螬、金针虫、蝼蛄和其它地下虫分别占70.2%、26.6%、3.0%和0.2%,蛴螬仍是优势种类,但所占比例比去年略有下降。从不同茬口看,花生和豆类茬虫量较大;从不同土质看,壤土虫量较大,沙土和粘土相对较少。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植物检疫,落实健康栽培和科学包衣措施,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稳步发展。防控措施以农业措施为基础,以落实“两个处理”为关键,即种子处理(包衣和拌种)、土壤处理,压低病虫前期侵染为害基数,减轻后期防控压力。积极探索“农艺与农机融合”技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实现小麦生育期全程机械化作业,小麦病虫害的全程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近几年我市小麦吸浆虫、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全蚀病、纹枯病、草害等发生仍较重,从技术角度看,主要是麦播期病虫防治基础没有打牢,与忽视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密切相关。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等技术经济、简便、高效,不仅减少苗期病虫危害,保障苗齐苗壮,而且有利于工作落到实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省、市对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控高度重视,省农业厅将继续在农业科技推广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发区科技示范户防治全蚀病,以及在发生区建立全蚀病防治示范区。各县(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好麦播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实现小麦稳产、增产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制订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以确保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
(二)严格植物检疫
一是抓好执法检查。结合2013年全国植物检疫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加强种子检疫监管,禁止从疫区调运种子,杜绝外来病源传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二是严把种子繁育关。严格规范种子基地检疫审批工作。任何单位、个人在我市繁育小麦种子,播种前必须向当地植物检疫部门申报繁育计划,经当地植物检疫部门同意后,方能开展种子繁育。凡是发生小麦全蚀病的行政村,一律不得安排种子繁育田;种子繁育基地用种必须在农业植物检疫部门监督下使用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有效药剂统一拌种。
(三)搞好监测预警
搞好调查,查清当地病虫发生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搞好防治工作的基础。各县(区)植保站要进一步查清不同环境、土质、茬口的病虫草鼠基数,为防治提供依据。要大力支持病虫信息发布工作,积极协调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现代化传播媒体,千方百计加快病虫信息传递速度,增强信息时效性,扩大预报覆盖范围,决不允许因测报失误造成防治工作的被动和不应有的损失。
(四)加强宣传示范
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各县(区)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分片包乡包村,利用宣传车、印发技术资料等各种手段,尤其重视开展电视预报、广播或手机短信预报,千方百计扩大技术宣传覆盖面,提高入户率和到位率。二是切实抓好大田防治。各县(区)要把综合防治示范田与高产创建结合起来,设立不同形式的示范区、样板田,示范区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防治等,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引导作用,达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的目的,加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有效指导农民科学防治。根据《2013-2014年濮阳市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控技术实施方案》要求,加大推进整村防控,及时购置防控用药,确保防控效果。
(五)落实关键技术
1、搞好农业防治措施。正确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病优质良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化种植;提高整地质量,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增施腐熟有机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清洁田园(包括田边地头自生麦苗、杂草、残余秸秆等的清除),创造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健壮个体,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
2、强化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尽量选用包衣种子,对未进行包衣的种子,可手工进行药剂包衣或拌种等种子处理,提高种子包衣率和土壤处理率。
地下害虫不严重时:可用2.5%适乐时悬浮剂每10-15毫升加水3两,均匀拌于10公斤麦种上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2公斤,均匀喷洒在50公斤麦种上,等药液被种子吸附后即可播种;小麦全蚀病发生区,可用2.5%适乐时悬浮剂、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悬浮种衣剂或12.5%全蚀净悬浮剂进行拌种。
地下害虫严重时:在选用以上杀菌剂拌种时,加拌杀虫剂,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拌种50公斤,用于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土壤处理:在小麦吸浆虫发生区或地下害虫重发区,可采用土壤处理方法,可用50%辛硫磷200毫升,对水50公斤,拌入20公斤土中,充分混合均匀制成毒土,或选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于耕前撒在地面,耙耱后翻入土中。
3、适时化学除草。以播娘蒿、荠菜、米瓦罐等杂草为主的旱作麦田可使用苯磺隆、精骠马、噻吩磺隆、二甲四氯钠盐等药剂,以节节麦发生为主的麦田可用甲基二磺隆(3%世玛乳油)进行防除;猪殃殃发生严重的田块可用氟草烟(使它隆)乳油等药剂进行防除;稻茬麦田硬草、碱茅重发区,可选用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或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按剂量适期防治。施药时间要掌握在主要杂草种类基本出齐苗以后、小麦3-5叶期、杂草2-4叶期、日均温5℃以上的晴天进行。要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尽量采用大中型喷杆喷雾机施药,以保证防除效果,防止药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