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型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小麦在扬花期受到病菌侵染,病害在小麦灌浆期显现症状,表现为半截麦穗或全穗枯死,造成小麦千粒重下降、减产。因染病籽粒含有毒素,致使小麦品质降低,病粒率超过4%即不能食用,严重影响小麦的安全生产。对于小麦赤霉病,喷药防治窗口期短,只能预防不可控治,一旦侵入麦穗发病,危害损失不可避免。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防病保产”的措施不动摇,实行科学防控。
植保专家提醒广大农民朋友:
一要掌握好喷药预防窗口期。小麦赤霉病的预防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要见花施药,喷药时间宁早勿晚。对于小麦赤霉病易感品种或高发常发地块,要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间隔5天至7天进行第二次用药。
二要科学使用对路农药。每亩可选用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0~45毫升,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20毫升,或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25毫升,或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0~50毫升,或28%丙硫菌唑•多菌灵悬浮剂117~133毫升,用足水量,对准穗部均匀喷雾,首次喷药后间隔7天进行二次施药,效果更佳。如施药后4~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喷。
三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小麦抽穗扬花期,适宜小麦赤霉病发展的是阴雨、浓露、大雾等高湿天气,要在降雨间隙及时喷药,在首次用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喷药。
四要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小麦赤霉病的预防适期短,区域性流行面积大,应利用先进的高效率植保机械,大力开展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争取在短时间内预防一遍。若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要保证每亩药液量在1升以上。
技术服务热线:12316 濮阳市植保植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