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濮阳市2012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12-12-28 09:34:17    点击:4006

濮阳市2012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濮阳市农业局
今年我市秋粮种植面积预计达266万亩,秋粮占我市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且增产潜力大、商品率高、生产效益好,抓好秋粮生产,对确保我市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秋粮作物种类多、生育期短、管理回旋余地小,秋季农业生产自然灾害多的特点,为夺取秋粮丰收,实现全年粮食增产的目标,特提出如下管理技术意见。

一、抢时抓好苗期管理

麦收后要抢时抓好秋田科学管理,达到早管促早发,实现苗全、齐、匀、壮,奠定丰产基础。

1、及早防治苗期病虫害。麦收后要及时喷药防治二代棉铃虫、玉米螟、粘虫、蓟马、盲蝽象、土蝗等,防控病虫对秋苗特别是对玉米苗的危害,间隔7-10天再防一次。对麦垄套种玉米田,要坚持治虫防病,在喷药防虫时,加入病毒康等预防治疗病毒病的药剂,防治近几年逐年加重的玉米粗缩病。

2、及早搞好化学除草。化学除草要及早进行。玉米田,要求播后出苗前进行,麦收后要及时浇水,待能下田时,每亩用都阿或乙阿合剂2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洒地表,或用乙草胺乳油等芽前趁墒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对播后未进行土壤封闭除草的,出苗后3-4叶期是玉米田杂草防除的一个重要时期,可选用秀去津、烟嘧磺隆(玉农乐)或砜嘧磺隆等茎叶处理剂,要求土壤墒情较好或浇水造墒后,亩用4%玉农乐水剂100毫升,或用40%莠去津悬浮剂150-200毫升,对水40-50公斤,趁墒均匀喷洒药液,防除杂草。稻田插秧后7天,每苗用精克草星或草大帅25-30克或乙草胺150克,兑细土撒入稻田水中,保浅水层5-7天,闷杀草芽;豆田应用盖草能或虎威进行化除。

3、及时查苗补缺,确保苗全。对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出苗后及时抓好查苗不缺,对缺苗断垄,于浇水后足商的条件下,采取大苗带土移栽,同时注意施好偏心补苗肥,确保苗全、苗足、苗匀、苗壮,奠定秋季丰产基础。

4、及时间苗、定苗,防止苗荒。玉米4-5叶期一次定苗,去弱留壮,减少养分消耗,保证苗匀和幼苗正常生长,在缺苗处两端取一致的苗留双株,确保种植密度。大豆麦垄套种的双株留苗,铁茬直播的单株匀留苗,种植密度每亩1-1.3万株。

5、开展中耕灭茬,松土保墒。中耕能够破除土壤板结,蓄水保墒,特别是高留茬地块,中耕后残茬覆盖具有保墒、灭草、肥田的综合作用。因此,各地对秋田要普遍进行中耕2次,达到松土、灭茬、除草、保墒、除渍,促进幼苗根系下扎,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培育壮苗,增收节支,奠定丰产基础。

6、及时追施提苗肥。苗期及时追施肥料,包括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确保秋苗健壮生长。玉米亩追施尿素7.5公斤,磷肥50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锌肥1.5-2公斤,粗肥3方;大豆亩追施尿素5公斤、磷肥10公斤;红薯追施磷肥30-40公斤,钾肥15-30公斤,粗肥3-4方;水稻插秧5-7天追施返青肥,亩追尿素5-6公斤,同时进行化控,每亩用15%多效唑20-40克,掺尿素均匀撒于稻田中,促根增蘖,控高防倒,增穗增产。

二、配方施肥,科学追肥

各地要根据秋粮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需肥规律,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根外施肥、麦秸麦糠覆盖等技术的推广面积,大力示范推广生物活性肥料等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无害化、优质化先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田土壤有效磷含量10mg/kg以下的缺磷地块必须施磷肥,每亩施用过磷酸钙40公斤,土壤有效磷含量10-30mg/kg的,酌情可少施磷肥;土壤有效锌0.5mg/kg以下的缺锌地块每亩普施1公斤硫酸锌。夏玉米提倡磷肥苗期早施,锌肥苗期喷施,氮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二次追施。高产田也可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三次追施。二次追肥数量高产田前轻(30-40%)后重(60-70%),三次追肥数量三个时期分别为40%、50%和10%。水稻施好返青肥、分蘖肥和穗肥,于插秧5-7天追施返青肥,亩追尿素5-6公斤;插秧后10-12天追施分蘖肥,亩追施尿素10公斤,促使水稻分蘖和健壮生长;拔节孕穗期追施穗肥,亩施尿素5-7公斤,补施钾肥5-7.5公斤,硅肥10公斤,钾肥5-7.5公斤,能促秆壮、促粒多穗大;抽穗前酌情补施攻粒肥,每亩施尿素2公斤,并喷施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大豆分枝期亩施磷肥25-30公斤,标准氮肥18-32公斤。春薯团棵期每亩追施18-32公斤标准氮肥,夏薯苗期早施有机肥和化肥,要求亩施标准氮肥18-20公斤、磷肥25-30公斤、硫酸钾15-30公斤、粗肥3-4方;要改变红薯膨大期不施肥的现象,每亩用5公斤尿素加3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0-700公斤溶液裂缝灌肥,加速薯块淀粉转化积累,提高产量。

三、科学灌溉,防旱排涝

我市秋季农业生产常常旱、涝灾害频繁,交替发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各地要做好抗旱防涝的两手准备,牢固树立立足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在物资和技术上及早做好抗灾应变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科学灌溉,节约用水。

水稻要大力推广“浅、湿、干”交替的节水灌溉技术,即浅水护苗、薄水分蘖、分蘖后期落干晒田,拔节孕穗期保持湿润,抽穗杨花期建立浅水层,灌浆期间进行浅水一湿润间歇灌水,成熟收获前3-5天停水晾田,以提高稻米品质和产量。长势旺、土质烂、泥脚深的稻田,够苗群体早,应早晒重晒,晒7-10天,长势差的迟晒、轻晒,晒5-7天,沙土、盐碱土稻田保持湿润浅水,避免漏水和返盐。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土壤水分下限要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75%和80%,土壤水分不足时要及时灌溉。依据我市秋季降雨情况,一般年份需灌溉3次,干旱年份5-6次。玉米苗期视墒情可以不灌,以利蹲苗。玉米抽雄前后20天是对水分的敏感期,缺水易造成大幅度减产,要保持足够田间持水量,防止卡脖旱。大豆花荚期、红薯封垄后需水较多,要浇好抗旱水和丰产水,要改进灌溉方法,防止大水漫灌,做到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四、加强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

秋粮作物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重。特别是近几年新发或突发性病虫害如棉铃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条纹叶枯、各类病毒病、玉米青枯病、细菌性叶枯、根腐病及玉米苗期蓟马、粘虫、玉米螟、豆天蛾等发生较重,并有蔓延趋势,损失严重。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化学防治工作,遵照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选准对路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掌握关键时期,大面积开展综防统治,科学用药,降低成本,提高防效,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小限度。玉米在搞好苗期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生育中、后期及时防治玉米螟和蚜虫,采用辛硫磷、氧化乐果等喷雾或丢心;水稻重点抓好稻螟、稻飞虱、稻纹枯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瘟病、菌核病等主要病虫害防治,采用锐劲特、吡虫啉、特杀螟、禾果利、杀虫双、叶枯宁、井岗霉素、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治。按照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运用栽培措施、释放天敌以及生物农药防治等手段进行有效防治,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

五、推广应用化控技术

    要积极扩大秋粮作物化控技术应用面积,促进秋粮生产节本增效。水稻移栽返苗后,每亩用15%多效唑20-40克,掺尿素均匀撒于稻田水中,进行化控,促根增蘖控高防倒,利于形成高产群体;大豆在初花到盛花期,每亩用15%多效唑50克加水50公斤喷洒,能提高结荚率;红薯在团棵期,每亩用50克多效唑兑水50公斤进行喷洒,促进薯块膨大。红薯喷膨大素也有明显地增产作用。玉米在抽雄前7-10天,喷施抗倒剂如玉米健壮素、玉米壮丰灵、丰抗乐等,每亩用玉米健壮素30毫升,或丰抗乐25-30毫升,对水15-20公斤均匀喷洒于植株上部叶片,可控株高防倒伏,促进根系发育,同时还起到减少果穗秃尖、提高结实率。在化控技术操作过程中,也要按照产品说明,严格操作规程,做到适期、适量、科学使用。

六、适时收获,丰产丰收

适时收获是提高秋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简便、有效措施。玉米要大力推广适时晚收技术,在籽粒灌浆乳线消失时进行收获;大豆应在黄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子粒变硬摇动有响声时收获;水稻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田间95%稻谷谷壳变黄时收割;红薯收获期的确定以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为前提,但最晚也要于霜降前收获完,便于贮藏。


二O一二年六月十四日

©2017-2026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8154616 咨询服务热线:6631850
地址:濮阳市京开大道中段311号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4079715号

政府网站识别码:41090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