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早谋划早行动,积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和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的要求,投资4985万元启动生态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一是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12316等现代通讯技术手段,推进农情监测、种子管理、农药监管、生产繁育、疫病防控、防疫检疫等环节的动态管理。
二是在全县各乡镇设立监测点。开展农作物苗情、墒情、虫情等数字化监测及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加快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领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推广应用。
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可追溯制度。鼓励和支持规模化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应用追溯技术,推进监管溯源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强化种子、化肥、农药、兽药等农资产品的质量溯源,降低农用化学物质的使用频率和数量,实现对主要农资产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全程追溯。
四是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使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益化,降低生产成本,使农民的收入增加。
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350个智能环境采控系统日光温室,2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网点,78个覆盖全县的农田微气候环境监测站已论证选点完毕。项目建成后,可使全县22余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直接受益,每年全县农民将可增加220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信息来源:南乐县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