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农办〔2019〕117号 签发人:杨运教
办理结果:B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102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赵雍委员:
您《关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践行“两山”理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工作思路,按照“抓工作落地,先抓顶层设计”的工作思路,对标“通、净、绿、亮、文”建设标准,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示范带动、综合提升,开启濮阳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一、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提升。以造林绿化、水系打造为重点,持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实施廊道绿化、郊野公园、农田林网建设工程。从2010年开始,全市每年植树1000万株以上,新增造林绿化面积9万亩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3%,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围绕水系建设,按照渠畅、水清、岸绿的标准,搞好了九条引黄灌渠道硬化工作,硬化渠道1180公里,建设了占地5000余亩的引黄调节水库和濮阳县西水坡、清丰县明月湖、南乐县杏元湖等湖面10余座、面积近2万亩,加上全市8.5万亩莲藕,全市水面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形成了田、林、路、渠、湖交辉相映的优美田园风光。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农村河渠沟塘清淤和水面治理,532个行政村的“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逐步加强,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4.2%、75%,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二、广大农村环境明显改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开展“三清一改”行动,以县级为主体,每年投资1.5亿元,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机制,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各县生活垃圾处理机制顺利通过省或国家验收。突出公共场所、沟渠河岸、村庄及背街小巷、农户庭院等重点部位,大力开展清垃圾、清秸秆、清柴草、清粪便等“八清”活动,全面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市32个乡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90%行政村建设了垃圾收集池,2897个村生活垃圾实现了集中处理,为实施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打好了基础。今年6月14日起,利用100天时间在全市范围开展“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活动期间,主要实施“三清”整治行动、污水治理行动、闲置宅基地整理行动、户厕改造提升行动、“四美乡村”攻坚行动五大行动,全市68个省级四美乡村、120个市级四美乡村将全部建设微型污水处理设施,试点建设一批集分拣、垃圾中转等功能为一体的设施,广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将呈现一派新气象,美丽乡村将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示范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共开展了三个层面的示范行动。首先,开展了重点乡(镇)环境提升行动。在每个县(区)选择2个乡(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长效保洁。同时,对全市所有建制镇政府所在地开展了提升行动,推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其次,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打造行动。以城镇周边、道路两侧、产业集聚区周围为重点,选择445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重点打造,濮阳县赵黄寨、清丰县西侯等村庄实现了环境美、生态美、产业美、村庄美,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第三,开展了美丽乡村精品线打造行动。坚持精中选优,打造集产业功能、生态功能、服务功能、休闲观光功能等于一体的“四美乡村”107个;坚持优中取特,围绕红色文化、吃亏文化、杂技文化等文化资源,依托黄河滩区、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打造了一批具有乡土风情、景区品质、文化特色的魅力村镇30余个,全市初步形成了106国道、濮渠路、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沿线、黄河大堤等“三纵三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
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阶。精神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濮阳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理念,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如:“最美人物”、“文明农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活动,“讲求诚信”、“热爱家乡”、“爱护环境”等宣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小喇叭、墙体画、宣传栏,倡导社会正能量,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广大农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训家风,注重挖掘风序良俗、历史典故和文化名人,如:吃亏文化、孝道文化等,不断增强群众对“尊老爱幼”、“遵守礼仪”、“和谐友善”、“诚实守信”、“勤奋拼搏”等中华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厚实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大力宣传农村生活新风尚,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通过举办绘画、书法、古诗朗诵、戏曲下乡、广场舞、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和“人人讲卫生,争做文明户”评比活动,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持续增强农民“家园意识”和“环保意识”,营造乡风文明、民风良善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农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机统一。
五、农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带动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濮阳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调控粮食生产面积,推动食用菌、泥鳅、稻米、牧草等传统特色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壮大肉羊、肉牛、生猪、肉鸡等养殖业,大力发展高端设施蔬菜、果品、花卉等产业,打造高收益的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瞄准精细加工发展方向,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大力推行“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种、养、加”全链条,“贸、服、文”一条龙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把宗旨意识摆在突出位置,做到不忘初心、不失本色,使美丽乡村建设、产业项目实施与农民增收直接挂钩,真正将美丽乡村建成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研究解决完善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欢迎您们继续关注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
2019年7月24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6631912
联系人:孙绪彦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2份),市委市政府督查局(2份)。 |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7月24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