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76号建议的
答 复
谢海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业基础设施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接到该建议后,局党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市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加快项目建设、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及时安排有关负责同志对今后努力方向进行研判谋划,经归纳整理后形成了答复意见如下:
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意义重大。国家在逐年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扶持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已经连续超过10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5月1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健全工程管护机制。将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运行管护摆到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全面排查已建成项目区输配电问题,分阶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强化工程管护监督考核,保障农田工程设施长效运行”。这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要求我们一定要持续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基础设施管护。
近几年来,经农业农村、国土、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共同努力,全市共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30亿元,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方便农业生产、保护耕地质量、抵御自然灾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但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建议所列基本吻合。几个部门在建设过程中也在不断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尽管如此,有些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2020年是机构改革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合由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第二年,如何高标准、高质量搞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与基础设施管护,切实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农业农村部门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今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了我市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6万亩,为历年最多,每亩投入资金达1500元,投资总额达5.49亿元,也为历年最高。市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成立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办公室,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展。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高标准建设。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绿色开发”的原则,按照“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综合配套的要求,严把工程质量,在项目招标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全程监督,确保建成示范工程、优质工程。
二是要加强建后管护。积极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好管护主体、管护资金、管护责任的落实问题,提升建后管护水平,让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作用。
三是要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如:针对电力工程建成后出现通不上电的问题,积极推行电力工程建、管、用一体化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电力部门的专业优势,在农输电工程建设的同时优先考虑建成后的管理维护和使用问题,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建成后能够及时发挥功效。
四是要统筹协调,搞好衔接。积极与财政、土地、水利、电力等部门沟通对接,做好工程计划,解决落实好资金拨付使用、修渠后通水、电力配套设施建成后通电管护等问题,确保项目竣工验收完成后能够及时通电、通水,让老百姓满意。
五是要树立典型,强化督导。坚持示范引领,积极树立典型,打造样板工程,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成效、新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做到奖优罚劣,切实履行领导之责、部门之责、监督之责,严格追责问责,确保取得实效。
六是要积极创新投入机制。采取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并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与监督,共同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20年10月15日
抄送:市人大选工委(2份),市委市政府督查局(2份)。 |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10月15日印发 |
(联系人:王大鹏 联系电话:666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