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193号提案的
答 复
葛玉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黄河滩区生态建设,促进滩区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注,现就您提出的在黄河滩区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绿色农业,打造多元产业于一体的沿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问题。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濮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国家和省关于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黄河滩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良好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濮阳市沿黄地区根据历史形成的自然态势,以黄河大堤为界,分为黄河滩区和背河洼地地区。我市黄河河段西起濮阳县王窑,东至台前县张庄,全长167.5公里,临黄大堤151.7公里,流经濮阳县、范县、台前三县,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四分之一;耕地面积110多万亩,占全市近三分之一;人口约83.5万,占全市近四分之一。
(一)黄河滩区。黄河滩区是指从黄河大堤到黄河主河槽之间的滩涂,这部分土地大水为河,小水为地。黄河滩区是黄河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滩地既是汛期排洪、滞洪和沉沙区域,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土地。我市黄河滩区是近代冲积而成,属平原低洼区。滩区槽高滩低,形状呈宽窄不等的长带形,一般滩区宽约1-4公里,最宽处达7公里,最窄处紧靠大堤。由于黄河漫滩淤淀原因,滩唇地势较高,近堤内滩地势较低,一般高差2-4米,靠近黄堤处因多年取土复堤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坡洼形沟槽。
(二)背河洼地。背河洼地是指靠黄河大堤外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黄河侧渗严重,致使浅层地下水埋深超过临界深度而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地区。我市背河洼地位于黄河北侧,是沿黄堤的狭长地带,宽约2-5公里,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土质类型主要为砂土、砂壤土、壤土,土壤耕作层深厚、土地肥力好,含有多种有机质。
二、发展现状
濮阳市黄河滩区农田绝大部分用于种植粮食,夏季以小麦为主,秋季以玉米、大豆为主、水稻为辅,兼顾发展花生、棉花、西瓜等经济作物。其中,黄河滩区耕地面积41.8万亩,其中濮阳县17.8万亩,范县12万亩,台前县9.9万亩。据统计,小麦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玉米25万亩、大豆8万亩;发展设施农业共1.5万亩;露地瓜菜3.5万亩;棉花、花生、花卉、苗木等其他经济作物3.8万亩。由于黄河滩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只能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48人,高于全国的人口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1.4亩,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土壤肥力差,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相对较低,扩大再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三、主要做法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坚持民生为本,积极用好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实力。坚持生态为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力争将黄河流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坚持强农富农,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增强农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印发了《濮阳市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实施方案》,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方向,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在黄河滩区大力推广菌草、苜蓿、菊苣、黑麦草等牧草种植,在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发展构树种植,稳步扩大“粮改饲”面积;在黄河故道发展优质花生、优质林果生产。实施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立足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实现县、乡、村联动发展,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全面发展,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到2025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田园综合体。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建设工程,依托优势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与人文、旅游、康养等元素深度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打造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线路,不断挖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探索农产品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共享农庄等新兴业态。
(二)开展乡村产业振兴专项行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制定了濮阳市乡村产业振兴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年),重点围绕粮食、高效种植、现代养殖、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生产服务业、农产品流通、休闲观光等八大产业,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专项行动。一是做好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在濮阳县、华龙区和沿黄滩区发展中草药种植,在黄河背河洼地地区发展鮰鱼、小龙虾、泥鳅、黄河鲤、螃蟹等特色优质水产品养殖。二是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坚持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功能统一协调发展的原则,融合城乡发展,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为目标,推动农业与科技、人文、康养等元素深度融合,不断挖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业,建设一批集高效、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四美乡村”示范村,不断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逐步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助推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实施意见》,以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优质花生、优质瓜菜、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为重点,充分发挥沿黄滩区地区优势和资源禀赋,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主要依托现有设施农业园区、生产基地和黄河大堤绿色长廊,培育绿色苗木、莲藕、中药材、优质林业等特色种植产业;利用沿黄地区沙荒地和黄河滩区湿地,培育白鹅、孔雀、鸵鸟等特色养殖产业;利用沿黄地区废旧坑塘滩涂和丰富的水资源,培育鱼、小龙虾、蟹、鳖、泥鳅等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载体,培育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虾共作、莲鱼共作、稻鸭共育等生态循环农业。
2020年10月15日
(联系人:程启彪 电话:812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