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化模式 | 无障碍阅读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19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6-10 10:47:48    点击:1191次    [关闭本页]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次会议第199号提案的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三农工作关注,就您提出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园区、推进土地流转、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推进,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措施成效

(一)抓粮食生产,扛稳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产能202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46.52万亩,总产量289.73万吨,粮食单产省内排名第3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到100万亩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27.9万亩。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创建,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建成省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4万亩、市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14万亩。大力推动种业振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7个新培育小麦品种通过国家(省)级认定,濮阳莛子麦被评为全国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

(二)抓结构调整,提升质量效益。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种养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全市蔬菜总产量246.64万吨、瓜果总产量24.7万吨;生猪出栏量131.83万头、家禽出栏量1.23亿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6.98万吨、27.19万吨、1.59万吨;食用菌产量19.63万吨,工厂化生产率达35%,位居全省先进位次

(三)抓延链补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实施粮食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加工、副食品加工、食用菌生产加工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集群年产值达136.7亿元,带动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22家,其中国家级3家,超十亿元2,年营业收入326.5亿元。大力发展一县一业初步形成了濮阳县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加工、清丰县食用菌种植加工、南乐县肉鸡养殖加工、范县优质稻米种植加工、台前县肉鸭养殖羽绒加工等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创建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全市县域全覆盖。大力发展一镇一特创建国家级产业强镇4个。

(四)抓质量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把农业绿色发展作为探索实现生态价值的有效路径。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3%95%82%,农作物化肥、农药均实现负增长。坚决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实行监管网格化管理,全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点96个、服务托管试点25个,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被确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全市创建单位。持续开展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全市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12,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123

(五)抓农村改革,培育发展动能。坚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市有集体收入的村达到100%;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80万亩,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1500万亩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纳入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11412家,市级以上示范农场95家;全市正常经营的农民合作社3665家;市级以上示范社207家。

、存在困难问题

总的来看,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较好的条件,打造了一些亮点,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值增速位居全省先进行列,粮食单产、家禽养殖等位居全省先进位次。但是,短板和不足依然突出。一是缺特色产业。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程度不高,缺少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特色产业。二是缺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偏小,农产品加工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率偏低,卖原粮、卖原料现象仍然突出。三是缺名优品牌。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数量少,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小,效应发挥不明显,没有形成助推企业发展有效动能

下步工作打算

(一)发展粮食产业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一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认真做好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继续加大项目资金申请实施力度。2022年,总投资4.64亿元,计划新建29万亩高标准农田,力争2025年全市耕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二是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南乐县小麦、清丰县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濮阳市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制定,力争审(鉴)定新品种3个,年试验、示范新品种500个以上,推广优质专用小麦100万亩。三是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做好小麦濮兴5等良种品种的推广应用。

发展高效种养业。把推进高质高效农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发展高质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调整种养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重点抓好优质专用小麦、水稻、花生、瓜菜、饲草、食用菌、中药材、花卉、林果、水产品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二是稳步扩大养殖规模。坚持集群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做强生猪产业,重点支持牧原、新希望六合、唐人神等3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加快建设速度,早日投产达产;鼓励支持濮阳县、范县申报创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获得更多国家财政资金发展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持续推进濮阳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实施粮改饲项目,积极鼓励支持中小规模场,尤其家庭养殖,不断扩大养殖总量。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一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大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快推进提档升级、科技创新、延链增值、品牌培育、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完善健全各种优惠政策,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每个县要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向园区集中,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加工园区,实现集约化经营,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三是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发挥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狠抓粮食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加工、副食品加工、食用菌生产加工等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22年底产值达到150亿元。

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实施一县一业规划布局,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向优势产区集聚,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重点在清丰县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规模种植在濮阳县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加工、在南乐县发展肉鸡养殖加工、在范县发展优质稻米种植加工、在台前县发展肉鸭养殖和羽绒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持续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在华龙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开发区发展优质蔬菜、花卉种植,培育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努力形成以国家级、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大力发展一镇一特聚焦优势特色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开展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发展富民产业。

(五)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一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纽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突出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其采取转包、租赁等方式流转农民承包土地,解决土地经营细碎化问题。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等模式,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二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功能,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作用,将农户的承包地集合起来,采取统一经营或统一对外公开出租、转包、入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规模效益。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等模式,集中开展土地流转,发展富民强村产业。三是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功能,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实现统一耕作,开展全程托管、劳务托管和订单托管等不同模式的托管服务。推广服务组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龙头企业+服务组织+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六)强化人才支撑。紧紧围绕吸引、培养、用好、留住四个重要环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加快培养基层农业人才。按照补齐短板、增添活力的要求,加快基层人才培养步伐,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努力打造一支以农业行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实现传统技术型人才向研究开发型、尖端创新型等复合型人才转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依托河南农业大学、濮阳市农科院等单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引导传统种植养殖户扩规模、提档次、上水平,成为土专家”“田秀才。加强培训和引导,帮助农二代快速成长和接班;鼓励大学毕业生投身农业,吸引一批有乡愁、想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和有学历、能创新的农创客、网商电商能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流通服务等。三是加大人才培育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等模式,发挥高端人才创新驱动优势,为人才搭建工作平台,确保引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开发建设,培养造就永久性的农业技术人。

(七)强化措施保障。持续加大财政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保险。持续巩固和扩大农业保险成果,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将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及设施农业保险纳入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政策范围,将保费补贴资金,列入年度同级财政预算。不断强化农业保险机构服务意识提高农业保险工作水平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溯源机制,加强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坚决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确保2022年底前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力争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三是开展品牌农业建设行动。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积极组织申报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三品一标认证,重点打造濮阳绿色优质小麦、清丰食用菌、范县优质稻米等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2022年,重点抓好紫阳绿宝甜瓜、黄河鹭洲大米、祥昊西瓜、濮蜜源辣椒等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的包装宣传推介,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实现品牌农业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高效推进,努力形成以品牌建设为牵引的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022610

 

(联系人:程启彪  电话:0393-8123669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2026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4079715号   
地址:濮阳市京开大道中段311号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   政府网站识别码:4109000013   
农业执法投诉举报电话:0393-4418790   监督举报电话:8154616   蔬菜促销热线电话:0393-6631850   咨询服务热线:663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