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207号提案的
答 复
于立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提案》已收悉,经与生态环境、住房建设、国土规划、林业等部门等部门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乡村振兴战略,站位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接续发力的历史节点,围绕乡村五大振兴任务,将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20年启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示范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共打造提升乡村振兴21个示范乡镇和69个示范村。
一、高位驱动。历年市委农村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都要做好年度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谋篇布局,将年度工作任务项目化、工程项目台账化、工作目标现实化。同时,制定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实际问题,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各县(区)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都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把手”工程,示范乡(镇)都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乡(镇)任副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调度乡村振兴示范工作,确保上级政策及时贯彻,工作任务及时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力量下沉,尽锐出战,把最精锐的兵力向乡村振兴一线部署,把最优势的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南乐县成立了规划组、产业组、人居环境组等六个小组。范县按照村庄分类依据,突出濮城镇、陈庄镇区及中心村在全镇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提高集中集约化程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分类施策,濮城镇逐步形成“三区(大型社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两带(农业产业带、文旅产业带)”空间规划格局。
二、产业带动。各县区根据当地产业基础,结合县域、乡域产业发展定位,突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各示范乡镇、示范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有特色,既有新发展产业,又有原有产业规模的扩大提升。南乐县杨村乡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引进并建设总投资1.4亿元沃圃生智慧农业园区、总投资1.2亿元的日福莱智能生态循环种养殖系统产业园以及河南民兴种业良种繁育、青青大地秋月梨、2500亩林下经济药菊等产业,为乡村振兴夯实深厚的产业基础,打造了集现代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休闲农业为一体的七彩版图。谷金楼镇以依禾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抓好三大发展重点,即“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设施农业、“传统电商+村、社区电商”的“新零售”和“技术培训+电商扶贫”的电商助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升级。范县濮城镇罗楼、毛营2个水产基地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小龙虾深加工项目,拓宽上下游产业链。开发区围绕千亩生态采摘园、三合公社家庭农场、濮溪农庄特色葡萄园等特色农业品牌及“幸福龙乡、幸福E路”等幸福系列品牌,讲好黄河故道品牌故事,重点实施1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合国储林项目实施,推动金银花、药菊等林下作物种植产业兴起。马辛庄·正濮水岛旅游度假村项目将打造成集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康养生态圈。
三、整治推动。各县区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各示范乡镇、示范村以整治“六乱”、开展“六清”为抓手,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固强补弱,在“净起来、绿起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提升“亮起来、美起来”,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标杆,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行动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整治。示范乡镇开展全域整治,重点对户容户貌、村容村貌、乡容镇貌、路容路貌整治提升,突出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城乡结合部和示范村“四边”(村边、田边、路边、渠边)区域,做到不留死角和盲区。示范引领。南乐县谷金楼镇依托党建民情图,实施网格化管理,将长效保持责任压实到最小网格单元,覆盖全域、责任到人,按保洁责任区域和保洁质量要求进行治理工作监管,确保街道卫生保持住、坑塘沟渠清理净。同时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和“人居环境大PK”、“美丽庭院”建设活动,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范县打造范县研学教育基地,对原玉皇庙中学改造修建,开发青少年研学项目。台前县打造了王楼花木小镇、“汪洋故居”—顾庄等一批特色村庄。
四、机制促动。市、县两级成立了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指挥部,市级做总体部署、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和督促落实,县级做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乡镇一级党委政府认真具体实施,村级组织动员全民参与,自觉行动,各成员单位加强指导,齐抓共管。全市上下形成了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项目的投入体系,广泛参与、协调合力的动员体系,定期督导、半年观摩、年终考评的考核体系,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诸如规划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亮点不突出、设施不齐全、人才不够强 等问题。总之,正是在您们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的乡村振兴战略才不断取得新成效。
下一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任务重、投入大、涉及部门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组织,确保实效。继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领导责任,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坚持以乡村振兴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聚焦突出问题重点突破,注重协同联动合力攻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多元投入。研究出台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扶持政策,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先行到位,并设立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专项基金,对通过评审的示范乡镇、示范村实行“以奖代补”,缓解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资金困难。建议乡村振兴局牵头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合作的形式获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做好项目的资本运营和长期运维工作,实现获得乡村振兴发展。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建议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探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认真筛选出切合当前乡村发展实际的生态旅游项目,努力做精做细做深,确保盈利增收。启动“大手拉小手”项目,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政企战略合作关系,唱好“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业发展大戏,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赢发展。四是强化农民培训。农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实施主体,始终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工作全过程,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建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计划,坚持“能人请回”与“本土培育”并举,开通基层农技人才引进渠道,推动在外经济能人、农技人员回归,把更多有志青年人才引向农村。在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盘活农村要素资源,全面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切实增强村民群众参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
最后,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不断提出更多的意见或建议。
2022年6月10日
(联系人:闫峰 电话:0393-8185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