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211号提案的
答 复
王际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建议中提到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入实施粮食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加工、副食品加工和食用菌生产加工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效果显著,但也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精深加工少、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培育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农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发展转变的需要;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优化环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培育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和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抓乡村振兴、扶持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理念,形成全社会支持集群发展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的浓厚氛围,把培育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和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采取得力措施,坚定不移大力推进。
(二)形成专班,落实责任。建立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龙头企业扶持工程推进专班,具体负责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龙头企业工程的推进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行业之间的协作配合,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多方共建的工作机制。
(三)营造环境,促进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项目,在备案、核准、审批等方面优先办理有关手续,优先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立健全信用制度,保护优质农产品的商标和品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肃查处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等违法经营行为,加强对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行为治理,维护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益。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发展意识,坚持文明执法。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良好环境。
二、落实政策、加压推进
(一)落实财政扶持。按照“总额控制、突出重点、现贷后贴、贴到项目”的原则,对龙头企业科技研发、新(扩)建生产线、畜禽养殖和种植原料基地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龙头企业采购原材料、季节性农产品收购用于本企业农产品加工或经营的流动资金贷款进行贴息;对新成功上市的龙头企业,按照市政府的有关奖励政策执行;每年底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年度综合考评,以奖代补表彰优秀龙头企业。受益县区财政安排奖补资金,对龙头企业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绿色农产品认证的,分项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于龙头企业自建基地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所购置的检测仪器设备给予补贴。
(二)培育新型主体。围绕四大农业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社和种养家庭农场,争创一批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集群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2021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2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68.2亿元,同比增长10%。超亿元企业达到40家,其中超十亿元企业2家,5亿-10亿元的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5家。22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36亿元,经过我们大力培育,我市训达粮油股份有限公司进入2021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排名全国438。
(三)推进招商引资。用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理念、专业的知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促进全市产业集群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建设,有效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着力推进农业产业集群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招大引强,以优惠的政策、便捷的服务、优良的经商环境,吸引国内产业大牌企业入驻我市,提升我市农业产业集聚的品牌影响和市场竞争力。组织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等经营主体参加农业展示展销会、经贸洽谈会、投资贸易会,加大我市现代农业的外宣力度,促进四大农业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三、建设基地、大力保障
大力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品种选择、生产过程、终端产品的标准化,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成为集群和龙头企业产品的第一生产车间和优质原料的基地。一是生产设施规范化。建设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水稻、优质瓜菜、优质饲草、优质林果标准化基地,根据生产需要,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建设标准化生产田块、田间道路、排灌沟渠、水利和电力设施,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各项生产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小区环保设施标准。二是生产技术标准化。牢牢抓住种子这一技术核心,积极研发和引进农业新品种,突出粮食、花生、瓜菜、畜牧等重点领域,开展各项创新活动。大力推广优质强筋中筋小麦、高油酸花生等粮经作物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三是产品质量安全化。全面加强农业标准修订工作,建立健全强制执行标准,开展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重点抓好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使四大农业产业集群产出的食用农产品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流向可追溯。农业产业集群生产的蔬菜瓜果、畜产品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强化支撑、打造品牌
(一)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实施新一轮农业品种更新换代行动计划,培育和推广一批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特色专用、高产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2021年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6%;全市龙头企业建设科技研发机构达到20家,形成以科技自主创新支撑我市农业产业化升级发展的新局面。
(二)打造名优品牌。一是“三品一标”。把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作为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农产品品牌培育的战略基础,2021年全市“三品一标”数量达到110个。二是企业品牌。以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为创建主体,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占领市场的“主力部队”。三是产品品牌。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载体,打造“小而美”特色品牌,使其成为强农富民的“金字招牌”。四是区域公用品牌。既要有企业和产品品牌,更要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各县区以县域或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分别打造1-2个区域公用品牌,以品牌争市场,以品牌增效益。
2022年6月10日
(联系人:闫峰 电话:0393-8185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