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化模式 | 无障碍阅读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21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6-10 11:33:31    点击:1099次    [关闭本页]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次会议第217号提案的

  

                       

赵怀森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已经收到,感谢您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关心,您的宝贵建议对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当前工作,经与市委组织部部门共同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人才兴则乡村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建设和发展乡村人才队伍是关键。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乡村经济绿色发展、促进乡村繁荣兴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为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坚持“严格选拔、注重培育、激励增效”的原则,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产业带动、强化人才培育、强化政策帮扶、强化人才管理的“五个强化”,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逐步培养了一支懂科学、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三农”人才队伍,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全力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目标是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一是抓培育质量。我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工作要求,加强遴选和师资配备,强化工作监管,全市实行统一学员管理台账、统一培训相册、统一认定工作表格、统一学员档案模板“四统一”培训管理标准,不断提升培训质量与效果。二是持续跟踪服务。为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三位一体”制度建设要求,各项目县(区)结合当地实际均制定了政策扶持办法,规定在财政支持力度、强化金融保险扶持、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农村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后续跟踪技术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支持力度,促进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队伍发展壮大。2021年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中,我市推荐的开发区、濮阳县选手分别荣获三等奖、优秀奖,濮阳市农业农村局获全省优秀组织奖。自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现已培育6000余名高素质农民,并在当地的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了优秀的农业创业带头人。

二、强化产业带动,培育特色人才

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突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产业发展的优势引领作用,促进特色人才的培养。一是发展壮大优势特色农业。实施“一县一业”规划布局,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向优势产区集聚,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重点在清丰县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规模种植,在推进食用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同时,总投资1.3亿元,打造“科研+生产+加工+销售”食用菌全产业链,并积极帮助指导清丰县争创食用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在濮阳县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加工、在南乐县发展肉鸡养殖加工、在范县发展优质稻米种植加工、在台前县发展肉鸭养殖和羽绒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持续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在华龙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开发区发展优质蔬菜、花卉种植,培育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努力形成以国家级、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聚焦优势特色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大力发展“一镇一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2022年,积极帮助范县王楼镇申报创建国家级产业强镇。坚持“品牌强农”战略,持续发挥12个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和117个“绿色”、6个“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引领和拉动作用,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2022年,重点抓好“紫阳绿宝”甜瓜、“黄河鹭洲”大米、“祥昊”西瓜、“濮蜜源”辣椒等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的包装宣传推介,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二是产业品牌促人才培育。产业发展需要各类人才支撑。组织各行各业专家一对一对接企业,成立农业专家服务团做好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对接高校,协助企业积极组织开展招聘会,畅通引进人才渠道;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指导企业自主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研究院等,提升企业对研发类人才的承载能力。同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作为高校的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来企业实习,熟悉企业的新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状况,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协助有资质有培训能力的农业企业加强对当地农户的培训指导,辐射带动农民就业,提升农民技能水平。

三、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推动“一村一技”

近年以来,濮阳市围绕绿色食品业发展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格局。通过积极培育引导,全市共形成市级一村一品专业乡镇9个,一村一品示范村80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农业农村部命名我市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主导产业涉及食用菌、蔬菜、辣椒、小杂粮、瓜果等多个品种。一村一品的“品”不单纯是物品的“品”,也是“人品”、“品格”的品,就是造就人。一是突出主体、发动农民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及其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激发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创造力。积极倡导农民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激励农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精神;积极引导农民增强市场观念,转变经营理念,提高种养技能、加工技术、营销技巧,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农民成为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加强培训、造就人才。大力引进人才,引进国内外的先进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综合各方面优势培训资源,针对每个村的特色项目,大力培育“一村一技”农民技能人才。现已培育了一批科技创新、科学管理的人才、一村一品运动的带头人和特色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提升农民种养技能,进一步推动了本地特色产品,为推动一村一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助力农民再学习,学历技能双提升

依托市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及善于学习进步的农村青年为重点招生对象,学制3年。一是加强学习管理。中等职业教育学习形式主要为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方法,三年培训课程严格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主要有课堂教学、远程教学、实验实习、专业见习、技能实训和岗位实践及考试考核等教学环节,学习课程均使用省校统一组编的文字教材和配套声像教材。在线下教学中优选教师资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员管理和后期跟踪,强化学习成效。二是开设多样化课程。近三年开设的课程为现代农艺技术、设施农业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植物保护、园艺技术、畜禽生产技术等。鼓励支持各县区按照农民中职教育标准和要求,结合当地农业特色,调整优化自开专业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能力拓展(专业技能)课程,满足农民学习提升能力的需要。中等职业教作为系统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近5年以来,共培育农民中职中专生1800余人,有效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文化水平,满足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初、中级人才的多种需求。

五、全力打造农民田间学校,提高农民实操水平

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组成部分,是解决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抓手。把学校办到田间,是集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的一种创新,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濮阳市农广校系统现有农民田间学校30,其中省级农民田间学校1所;市级农民田间学校4所;县级农民田间学校25所。我们在成立农民田间学校联盟的基础上,结合濮阳县农广校又成立了濮阳县职业农民协会绿色联盟155人。结合省校对农民田间学校的要求,在农民田间学校的设立和选择上我们本着突出特色、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去开设,每一个田间学校至少突出一个种植或养殖加工特色,同时为广大农民群众学习不同的专业去不同的田间学校提供学习、实践,服务教学培训机会。为了宣介濮阳市农民田间学校成效,20215月份市农广校联系省农广校、省电视台摄制组到濮阳县明奎毛木耳专业种植合作社、濮阳县郎中乡德甫合作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现场录制工作,录制完成后农广校推荐给中央农业农村17频道“田间学校示范秀”栏目。经遴选“木耳棚里解难题”、“拯救枯萎的彩虹西瓜”分别于72117点和8217点在CCTV-17农业农村频道进行了首播,分别时长52分钟。开设田间学校,能够让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快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培训成效,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增强履职能力

着力为三农工作发展打造一批技术精、能力强的基层农技队伍,不断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履职能力及服务水平。一是依托每年的“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采取“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与农业信息化相结合、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培育科技示范户,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实现在实践中学,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二是搞好信息化建设,丰富拓宽基层专技人员的学习渠道。充分发挥中国农技推广APP、“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信息化平台作用。各县(区)认真组织农技人员参加网络学习,登陆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发表工作日志,解答疑问,查看农情;登录河南专技在线、农广在线、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平台进行自学,不断更新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并对学习情况进行统计、通报,督促农技人员提升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努力成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的行家里手。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高校及优秀的培训机构对接,对县、乡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短期培训、现场教学及外出培训学习。委托河南科技大学、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对我市基层农技人员(种植业、畜牧业)开展了连续5天的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共计319人参加。培训内容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惠农政策、惠农金融知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畜牧养殖业发展管理知识等进行培训,并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教学,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做法。在全市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期间,举行农技人员学术交流研讨,征集培训交流中的优秀论文54篇,汇集成册,凸显知识分享,推动学术切磋,实现培训提质增效。四是建立基层农技人员服务考评机制。通过农技推广项目落实考评,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农技人员服务业绩考核机制,探索绩效评价结果与收入分配、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农技人员服务活力和主动学习激情。通过以上多种培训方式,从整体上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应对挑战,逐步打造出一支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技人员队伍。

七、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

一是加强带头人实训。每年从各县区组织3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参加主体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小微农业负责人、村支部书记等。培训班以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学习政策、拓展思路、提升能力为目标,采取“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设置公共课、专题课、特色课3个板块。经过为期一周的脱产培训,全方位提升了带头人的政治素养及业务能力。现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300余人,为当地农业示范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2022年带领我市粮食种植大户张德民等7人参加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在烟台举办的全国农业农村主体人才和支撑人才为期6天培训班;2021年推荐石聚安等5人村干部参加河南省农广校在郑州举办的2021年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为期12天示范培训班。通过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训,使每个人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很好成效,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技能和管理人才,为促进濮阳市乡村振兴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二是落实实用人才日常培训。利用云上智农app网上学习平台、农民教育培训大课堂,送技术下乡、开设专题培训班等,多渠道对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线上线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60余场,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000余人次,使农民全面掌握新理念和新技术,有效提高生产实践和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自身创业创新和自我发展水平。

八、配强村两委,加大人才激励

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以农村党组织高质量成功换届为契机,扩大选人用人视野,着力从现任村两委”班子中“留”、从后备干部库中“挑”、从致富带头人和乡土人才“选”、从外出务工能人和高校毕业生中“请”,坚持优中选强、强中选精,高标划出年龄、学历、能力、实绩“硬杠杠”,采取跟班锻炼、参与重点工作等方式进一步识别、检验。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雁工程深化乡村干部“导师帮带制”试点工作,探索行之有效的帮带机制,发挥在培养农村人才、促进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实施村党支部书记“选育练评”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实践历练、科学评价工作机制,对照“四有四带”标准,持续开展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优化行动。加大支持,破解发展资金瓶颈。2020年以来,我市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发挥组织优势,整合人社、财政、农业农村部门和金融机构政策资源,创新实施“先锋贷”,以村“两委”干部报酬为依据,支持村“两委”干部和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先锋贷”推行两年来,共发放贷款20.77亿元,惠及1941个村,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激发了乡村经济活力。强化激励机制 对工作先进、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的村级党组织适时表彰,把工作中形成的好制度、好经验、好做法开展宣传,着力引导各村破除“等、靠、要”思想和畏难情绪。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将村干部年终绩效考核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为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台阶增添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村级党组织书记,优先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同时,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可通过考试录(聘)用乡镇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下一步,为促进农村干部适应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我市计划推行村级组织体制改革,试行设置村“两委”办公室,实行村“两委”干部政事分离管理办法,解决部分村“两委”干部因为事务性工作缠身既不能专心创业、发展集体经济,又因为生产生活忙碌、不能天天坐班服务群众的问题。

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不断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 。

 

 

2022610

 

 

(联系人:任丽均  电话:0393-815209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2026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4079715号   
地址:濮阳市京开大道中段311号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   政府网站识别码:4109000013   
农业执法投诉举报电话:0393-4418790   监督举报电话:8154616   蔬菜促销热线电话:0393-6631850   咨询服务热线:663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