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378号提案的
答 复
尊敬的董亚美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三农”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对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在规划编制方面。立足“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形势,组织调研组,深入部门、县区、乡镇、村调研,并积极与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做好沟通会商,摸清全市情况。在此基础上,依据《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等文件,形成了《濮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濮政〔2022〕7号),已于3月31日印发实施。
在基层党建方面。抓住乡镇党委换届契机,选优配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全市75个乡镇全部圆满完成党委换届任务,674名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优秀干部选入乡镇领导班子。35岁以下乡镇党政正职配备由9名提高到24名,较换届前上升了9.3%;本科及以上学历由24名提高到43名,上升了10.8%。35岁以下党政班子成员由换届前的118名提高到262名,上升了15.4%;平均年龄由41.8岁降至39.2岁,降低了2.6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由135名提高到260名,上升了12.8%。
在乡村人才培育方面。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头雁回归”工程。激励和引导乡贤能人、农民工、创业有成人士、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返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021年,返乡创业总数达10万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个数96424个,带动就业人数393461人。深化“三大指导员”工作。2021年,从市直单位选派229名专家人才到乡镇一线担任产业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教学“三大指导员”,指导落地产业项目75个,吸收就业1739人;开展教学对接865次,培训教师2.04万人次,指导改扩建标准化学校48所;接诊患者3.15万人次,开展或指导手术317台,培训医护人员4412人次,指导新建临床专科70个,增加了产业发展后劲,提升了乡村学校、卫生院业务水平。
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积极培育县乡主导产业,“六优”农业种植面积达到325万亩。实施产业集群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粮食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加工、副食品加工、食用菌生产加工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全年产值达到136.7亿元、同比增长10%。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22家,其中国家级3家,超十亿元2家。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五个县实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分别是濮阳县优质强筋小麦、清丰县食用菌、南乐县肉鸡、范县优质稻米、台前县肉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新增绿色食品1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家,12家农业品牌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
您所提的意见建议,也正是我市当前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乡镇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好“五好乡镇党委”创建。实施村党组织建设堡垒工程,开展星级支部创建活动,推进村级党建标准具体化实体化,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坚持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增强乡镇应急管理能力。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推进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制度,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二)壮大乡村产业。坚持“一县一业”,积极借鉴推广临颍县“麦椒套作”、食品加工企业龙头带动等成功经验,探索走出我市“保粮食安全、提高亩均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突出抓好5个省级产业园建设,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产业园,带动全市特色农业成规模、提质量、塑品牌。坚持“一镇一特”,以现代农业强镇创建为抓手,在镇域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促进产业上下游配套、各环节协调,力争新创建1个国家级、3个省级产业强镇。坚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农字号特色小镇。持续培育壮大粮食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加工、副食品加工、食用菌生产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力争实现产值新突破。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县乡下沉,在每个县启动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园区,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到乡村。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现代产业高位嫁接、渗透融合,持续提升东北庄、单拐、姜庄等一批休闲旅游村服务功能,创造乡村多元价值。构建全链条的绿色安全、特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确保合格率达到98%以上,打造我市农产品“金字”招牌。
(三)建强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政策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干。完善各类人才下沉机制,支持农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类人才投身农村发展,深入实施“三支一扶”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力量。打好“乡情牌”,优化返乡创业服务,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贤能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四)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以上。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新增50个公交化运营行政村。持续提升农村供水“四化”保障能力,深入实施“四水同治”,努力创造濮阳经验。持续推进“气化乡村”工程,提升县域内城乡管网互联互通水平。着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学前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年内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9所,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300套以上,确保每个乡(镇)建有1—2所公办幼儿园。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加快县级中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三所医院”达标建设全覆盖。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县域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着力提升县级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和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革命”,确保98%以上的村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效运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35%以上,完成无害化户厕改造5万户,尽快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
上述是对您提案的答复。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2022年6月10日
(联系人:朱佳佳 电话:0393-698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