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2023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此新年到来之际,濮阳市农业农村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向辛勤耕耘的广大农民朋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向奋战在“三农”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2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非常关键的一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担当,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进一步筑牢了我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三农”压舱石。

明方向、聚合力,乡村振兴
谱写新篇章

编制《濮阳市“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濮阳市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等文件政策措施,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保障。

● 紧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指标,强化措施,稳中求进,预计全年我市第一产业总产值481.21亿元、增速5.5%,第一产业增加值221.37亿元、增速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5元、增速7.2%,增速均可进入全省第1方阵。

● 7月份,市农业农村局获得市直单位“大比武·打擂台”擂主称号。9月份,我市被评为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成效明显市。10月份,我市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居全省第4名、被评为“好”等次。

守底线、担使命,粮食产能
实现新提升

坚持藏粮于地。持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省定29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大头落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6.9万亩。

坚持藏粮于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开展种业振兴六大行动,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巩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成果,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

坚持精心服务。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60.37亿斤、较上年增长4.1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46.96万亩、同比增长0.07%。特别是,在2021年秋季遭受历史罕见严重内涝、小麦普遍晚播的不利条件下,组织农技专家分县包乡、下沉一线,狠抓促弱转壮、“一喷三防”等措施,夏粮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固根基、扬优势,产业发展
迈出新步伐

全面推进“一县一业、一镇一特”。深入实施优质专用小麦、水稻、花生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稳定在100万亩,食用菌产量25万吨。濮阳县优质强筋小麦、清丰县食用菌、南乐县肉鸡、范县优质稻米、台前县肉鸭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全覆盖。

加快推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前三季度,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49.8亿元、同比增长8.2%。粮食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加工、副食品加工、食用菌生产加工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115.6亿元,同比增长9.0%。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2家,销售收入达到336亿元。5个县中心镇农产品加工园区全面启动建设,有效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开展绿色食品产业招商,山东省临沂保农农牧有限公司小型肉鸡标准化养殖厂等3个项目落户我市,概算总投资11.2亿元。

试点探索“延链增效、融合发展”。启动建设乡村旅游带,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濮阳县濮渠路、清丰县国道342乡村旅游带建设稳步推进。

补短板、强弱项,广大乡村
展现新面貌

启动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印发《乡村建设十三个专项行动专班下步工作要点》,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创建,着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累计打造16个示范乡镇,54个示范村,清丰县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开展“整治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全市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共清理垃圾110万吨、坑塘4012余处、整治乱搭乱建4725处,在全省上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行动考核中,我市居全省综合排名第一方阵。

扎实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户厕摸排问题核查和分类整改,共整改问题17986户。严把质量关、施工关、服务关,新改造农村户厕4.8万户,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2.8%。

攻难点、举亮点,农村改革
再上新台阶

“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所有权确权率达到99.6%,承包经营权颁证率达到98.5%。

农业规模经营程度不断提高。市级以上示范社达到207个,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84万亩。

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2260个、占比75.5%。濮阳市农业农村局获评全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单位。濮阳县鲁河镇“土地驿站”经验做法入选《河南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案例选编》。

抓监管、优服务,保障民生
取得新成效

抗击疫情,稳产保供。印发《濮阳市2022年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挂图》,指导农民分时下田,开展麦田管理。克服疫情影响,科学组织“三夏”“三秋”农机会战,实现了颗粒归仓。扎实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市能繁母猪存栏8.6万头,高于正常保有量;生猪出栏95.81万头、同比增长7.87%。指导种植户因地制宜发展速生蔬菜,畅通销售渠道,蔬菜日销售量1500吨,实现了“菜篮子”产品价格平稳、供应充足。

加强监管,保证质量。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乡(镇)20个、示范点96个,新增绿色食品5个,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守卫蓝天,开展禁烧。实行“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的人防举措,我市“强化五项措施,健全三个机制”抓禁烧的做法在全省推广。持续开展秸秆等废弃物清理活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毅前行、踔厉奋发,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为我市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贡献“三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