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化模式 | 无障碍阅读
河南南乐:寒潮雨雪来袭 农业生产平稳有序
发布时间:2023-12-25 15:14:46    点击:2093次    [关闭本页]

|来源:濮阳学习平台

    自2023年12月中旬以来,河南省濮阳市遭遇寒潮雨雪持续低温天气,预计最低气温达零下19℃。天寒地冻,广大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场景如何?大雪和极寒天气有没有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影响?12月20日,记者深入南乐县几个乡镇实地走访探寻。

    位于谷金楼镇后平邑村的依禾农庄是一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占地1000余亩,包括温室大棚46个、仓储分拣中心、电商孵化中心等。当天下午,冒着凛冽的寒风,记者首先来到温室大棚外,皑皑白雪覆盖了仍在地里生长的大葱、胡萝卜等农产品。南乐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厚厚的积雪对它们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记者拨开积雪,拔了一棵胡萝卜,果然发现胡萝卜保存完整、颜色鲜艳、十分水灵。

    挑开温室大棚厚厚的棉帘子,一股温热香甜气息扑面而来。大棚里的草莓蓬勃生长,些许白色小花点缀其间,红的绿的草莓从绿叶中探头探脑地出来,偶尔有蜜蜂嗡嗡嗡地飞来飞去,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摘一颗红色的草莓放入口中,味道香甜。农庄负责人吴东伟介绍道,前段时间的大雪压坏了园区三个大棚,县里、乡里的工作人员都过来查看指导并采取了有效稳固措施,其他大棚均正常生产。目前各温室大棚的草莓长势良好,到春节前后可大批量上市。

    在园区另一边的仓储分拣中心,近20名人员身穿厚厚的棉服,正在分拣、装箱、打包一个个塑料泡沫样的小盒子。经询问,原来是发往全国各地的土鸡蛋,每盒装10枚或8枚。吴东伟表示,这些鸡蛋全部是南乐及周边县的农产品,目前每天可发货两三万单,不仅带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致富。

    张果屯镇温室大棚发展规模近3000亩,当前正值大棚优质番茄、品种辣椒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大棚外滴水成冰,大棚内却是暖意融融,绿的秧、红的果、黄的花,葱葱郁郁、长势喜人。烟之东村联富合作社负责人赵占秒说:“突如其来的大幅降温可能会引发低温冻害,导致农作物减产。在寒潮来临前,我们做好各种预防工作,比如把大棚膜固定好,把大棚膜有破损的地方修补好。因为准备工作做到位了,目前生产比较平稳。”

    位于寺庄乡的河南恒牧生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光伏发电、养殖、种植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基地,目前养殖有4000余头湖羊,种植有200余亩阳光玫瑰葡萄。夜幕降临,记者来到该基地,极寒天气下的羊舍同样冰冷刺骨,一只只湖羊看到有人进来,纷纷发出“咩咩”的叫声。环顾四周,羊舍整洁、无异味,不论是大羊小羊均毛色干净。基地负责人王艳艳表示,为应对漫长的严寒天气,企业加强饲料、药品等物资储备工作,并适时为羊群提供热风机吹风等保暖措施。与此同时,对基地的葡萄树进行封土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南乐县是一个农业大县,2023年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57万亩,设施农业大棚数量7300座,畜禽规模养殖场数量283家,水产养殖水塘数量34个。据南乐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办办公室主任马振玲表示,在寒潮来临之前,该局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强化监测预警;为全县种植养殖户推送防灾减灾工作提醒和有效应对措施,让农民知道防什么、怎么防,提早做好应对准备。恶劣天气期间,每日向种植养殖户发送防冻要点和温馨提醒,80余名农技专家还分赴各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做好大棚、蔬菜、小麦的御寒工作,并及时组织清除积雪,及时修复损毁的农业大棚设施。

    因准备充分、措施到位,自12月12日以来,南乐县农作物受灾面积0亩,40余座农业大棚和7座养殖大棚轻微受损,在有关部门和企业组织的生产自救中,均已实现平稳正常生产。(濮阳日报记者 段利梅)

    (原载于2023年12月22日《濮阳日报》2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2026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4079715号   
地址:濮阳市京开大道中段311号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   政府网站识别码:4109000013   
农业执法投诉举报电话:0393-4418790   监督举报电话:8154616   蔬菜促销热线电话:0393-6631850   咨询服务热线:663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