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适老化模式 | 无障碍阅读
河南南乐:“慧”耕沃野待丰收
发布时间:2024-5-9 16:29:14    点击:1097次    [关闭本页]

|来源:濮阳学习平台

    作者:王庆红 段利梅 崔苗苗 王路

    装药,起飞,喷洒……2024年4月29日,伴随着一阵马达轰鸣声,无人机沿着麦田低空飞行,向田间精准而均匀地喷洒农药。这是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韩张镇东五楼村千亩良种繁育基地,工作人员正操控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作业。

    十余公里外的谷金楼镇,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博,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从微喷灌管洒出的滴滴水珠:“原来浇地是人工扯拉塑料软管,费水费时费力,现在只需点一下按钮,喷灌就自动开启了。300亩小麦过去需要10人10天才能浇完,现在2人3天就能搞定,并且浇得均匀。”

    场景不同,但“智力”相同。在南乐这个传统农业县,智慧的种子正在遍地生根发芽。

    近年来,南乐县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强力推进大数据与农业深度融合,深耕智慧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模式已转变为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农业模式。

    “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成立‘大农业’数据中心,依托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项目,构建互联共享的‘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覆盖全县63万亩耕地的信息化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南乐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农民生产技术难题,该县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整县推进工程,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结合“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开展技术指导工作。2024年以来,南乐县累计派出农技人员135人次,印发资料3万余份,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

    此外,南乐县还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新型植保机械,在大田生产上广泛应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现在全县已引进植保无人机100余架,日作业能力5万亩次。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协助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各种农机资源,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

    “在今年实施的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一喷三防’社会化服务项目中,我们将用一周的时间,对全县麦田统一开展统防统治作业,相对于传统的作业方式效率提高20倍以上。”这名负责人表示。

    目前,南乐县57万亩小麦长势良好。(濮阳日报记者 王庆红 段利梅 通讯员 崔苗苗 王路)

    (原载于2024年5月1日《濮阳日报》2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7-2026   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4079715号   
地址:濮阳市京开大道中段311号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   政府网站识别码:4109000013   
农业执法投诉举报电话:0393-4418790   监督举报电话:8154616   蔬菜促销热线电话:0393-6631850   咨询服务热线:663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