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应对秋季连阴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秸秆高效离田利用
我市秸秆离田利用以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等方式为主,连续降雨导致秸秆湿度过高难存储,需强化间歇期作业与存储防护。
1.秸秆离田作业
连续阴雨天气增加秋收秋种难度,应抓住降雨间歇期特别是4小时以上雨停窗口期尽快作业。轻度积水(土壤湿润但机械可下田)情况下,可立即进行秸秆离田作业;中度积水(有明显积水,轮胎下陷<10cm)情况下,重度积水(机械无法下田)情况下,短期内无法排水(≥3天)或农机无法进地时,需排水后视情况进行离田作业,避免秸秆长期滞留田间引发病害。
2.秸秆饲料化利用
对于阴雨天气下抢收的未霉变或少量霉变秸秆可做牛羊饲料,采用适宜的防霉储存技术,如打捆后立即运至堆放场拆捆松散堆放;在垛底铺设通风管道,利用风机强制通风;每2~3天翻垛一次,增加蒸发面积等。加工前除尘除杂,剔除霉变部分,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单一或联合方法进行处理。物理法揉丝长度1~18cm、切碎长度1~5cm,压块密度>400kg/m3,膨化时瞬间达0.5—4Mpa、110—150℃,制粒压缩比6:1—7:1,颗粒直径6~10mm;生物法调整秸秆含水量至55%~65%,添加乳酸菌或复合菌制剂及纤维素酶类产品,进行青(黄)贮或微贮处理,可因地制宜选择窖贮、裹包或袋贮等形式贮存,青(黄)贮、微贮时间一般在30天以上可饲喂草食动物。
3.秸秆肥料化利用
对已离田的玉米苞叶、田间散落植株及霉变无法饲用的秸秆,应按照“安全、快速、资源化”原则进行处置,优先采取就地堆沤腐熟。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的场地集中堆置原料。堆沤时须调节碳氮比,通过掺混畜禽粪便、尿素或腐熟菌剂促进发酵。堆体湿度宜控制在50%~60%(手捏略有水渗出而不下滴)。待堆温升至60-70℃并开始回落时,应及时翻堆以保证均匀腐熟。待堆料变为黑褐色、无臭味、质地疏松时,即达到腐熟标准,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次年春耕或果园、菜地。
4.秸秆能源化利用
对数量大、收集集中或不宜堆肥的秸秆,可由政府牵头负责集中清运,送往生物质发电厂或固化成型燃料厂是规模化处理秸秆的有效途径。应在天气转晴时及时晾晒秸秆,降低含水率后使用打捆机压实成型,便于储运。依托县域秸秆收储运体系,由乡镇或县级收储中心统一对接生物质发电企业,实现秸秆资源向绿色电力转化。
秸秆科学还田
秸秆是否还田及其具体方式,应依据田间实际墒情、土壤类型及后续农事安排科学决定。具体措施如下:
1.墒情适宜地块,推广秸秆粉碎旋耕还田。
对土壤湿度适宜(手握成团、落地即散)、机械可正常进地作业的地块,应全面推行秸秆精细粉碎翻压还田。收割机须加装高性能粉碎装置,确保秸秆粉碎长度在5~8cm以内并均匀抛撒。随后采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旋耕机进行旋耕还田,旋耕深度在20~25cm。还田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镇压,促进土壤与秸秆密接,加速腐解。为缓解秸秆腐解与幼苗争氮问题,应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5%~10%氮肥,作为腐解调节剂。
2.土壤过湿地块,抢晴抢时后即刻还田。
对土壤黏重、机械易下陷但无地表明水的地块,作业机具应优先选用履带式农机、半履带式或宽轮胎等改装机械增加接地面积,避免轮式农机陷车破坏耕层。还田方式宜选择秸秆粉碎与浅旋(耙耕)作业,避免深度翻耕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如形成僵块)。作业时机宜选择在降雨间歇、表土略干时抢晴进行。如适播期内墒情仍无法改善,应果断放弃还田,转为离田处理,或做好贴茬免耕播种准备。
3.田间积水地块,快速排水并尽早组织秸秆离田。
对仍有明显积水或土壤呈浆状的地块,不宜进行秸秆还田。要尽快疏通沟渠排水,开挖深沟沥水。同时,应迅速组织人力或轻型机械,将田间秸秆(包括倒伏植株)全面清理并转移至田外。
市县区服务电话:濮阳市8155379 | 濮阳县3222559 | 清丰县8508519 |
南乐县6266087 | 范 县8686855 | 台前县2276887 |
华龙区8808399 | 经开区6689056 |
|